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文章 >孩子叛逆的几个阶段

联系我们


南宁弗洛伊德心理教育培训学校  

联系人:吴老师

全国统一报名热线:13377116682

培训及心理咨询预约电话:13377116682(微信号)

官方网址:www.gxxlzxsl.com

心理咨询中心地址:南宁锦春路12号时代康苑20层  (南宁市国土资源局斜对面)



孩子叛逆的几个阶段

时间: 2017-12-26 | 浏览量:4778

叛逆

所谓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比如孩子违背父母)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心理学名词

概念阐释

所谓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其实本质依然是种幼稚的心理),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希望通过自己的“标新立异”甚至是“唱反调”,来引起别人注意,试图改变别人和事物对自己原本看法的心理。

产生阶段

叛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3岁左右是第一个宝宝反叛期,第二反叛期分别在10-13岁左右是儿童叛逆期,第三反叛逆期分别在14-16岁,被界定为“准大人期”和“青春反叛期”。

孩子成长的3次叛逆期,父母千万得重视,决定孩子的一生

很多人一直以为,当孩子成长到15~18岁时,才进入“大人说什么都不听”的叛逆期。

然而发现以前的观念真是错得离谱——一个3岁半的小孩,已经很不服从管教了,说他吃饭太挑食不好,他都能回呛:“就不吃!妈妈你真烦!”说完继续任性的挑食……

那么小的孩子就管不了,到他的青春叛逆期的时候还得了?!

孩子的成长阶段,得有3次叛逆期!

●第一次叛逆期:可怕的2岁


2岁并不是具体的年龄,而是一个泛指,2~5岁的孩子都在这个范围内。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渐渐萌发自我意识,开始产生自己的想法,所以会从婴儿期的“小乖乖”变成狗憎人厌的“小恶魔”。父母告知或教导的所有事情,孩子都喜欢以回应“不”字开头。

就像:

“睡觉。”“不睡!”

“洗澡。”“不洗!”

“吃饭。”“不吃!”……

●第二次叛逆期:7~9岁的小大人


孩子进入小学后,人际交往和见识面都扩大了不少。从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走向校园,让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是个“小大人”了,故而会经常和父母“唱反调”,企图摆脱父母的掌控。

这时,父母的育儿思维和方式应该也随着孩子的身心变化而做出改变,否则头疼的是自己!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承上启下的重要时刻。如果父母没有正确引导孩子的观念,那么孩子将会变得更加叛逆,影响今后的生活、学习,最终养出一副难以纠正的坏性子!

●第三次叛逆期:12~15岁的青春期


这就是为人所熟知的孩子的叛逆期了。

此时的孩子身体发育趋向成熟,而心理发育却还是青涩,于是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会感到挫败,心情烦闷却又无人可诉说。因为在父母眼里,孩子的“吐槽”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很多父母觉得小孩子能有什么苦啊愁啊。

若是父母对孩子强行管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会和孩子闹出一辈子都难以和解的矛盾。

很多少年犯罪的孩子,就是在这个阶段,和父母的日常相处简直如仇人一般,才使得心理扭曲,走上不归路。

列位看官,点评一下?

目具体表现

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认为绝大多数规章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会使他感到厌烦;对于那些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大加赞赏;认为大人的话有漏洞,大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他们反感和愤怒;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劝阻也不会改变主意;情绪起伏不定,脾气暴躁;拖延;不想和父母沟通等等。越是不让他做的事,就越要去做。你叫他往东,他一定往西,就是存心不让大人顺心,也不让自己听从大人的!觉得自己很有主见!

青少年历来都受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家长的特殊关注。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是儿童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

一是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

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同样,也有一些青少年不能从全局出发,从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现实,片面地夸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不完善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可取之处,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

二是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

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三是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在一些青少年当中,尤其是男生,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这主要与男生的价值取向、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关。

四是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

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

具体列举如下:

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

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烦;

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

认为父母、老师的话很多都有漏洞;

喜欢与众不同,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喜欢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违反某些规定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快乐;

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反感和愤怒;

认为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事小题大做,大惊小怪;

认为冒险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阻止也不会改变主意;

会对课堂上出现一些老师没有意料到的情况而感到开心;

对伤害自己自尊的人,想要给他添些麻烦,让他感到自己是不好惹的;

越是禁止的东西,越要想办法得到

产生原因

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叛逆心理对孩子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

孩子小时候的一些行为,导致了他们心里的不健康,致使孩子的自闭,对社会和世界的不相信,造成懦弱,胆怯,严重可能引起自杀。年幼时的小型偷窃,违背良心的话和事,甚至是面对了不该面对的事,或者过早见识了悲惨死亡,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影响危害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普遍的现象就是叛逆.叛逆,往往就使得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与长辈产生矛盾,与家长格格不入。叛逆的青少年,总是听不进长辈家长的教导,而且容易产生高傲,自以为是的心理,并且容易冲动,因此处在叛逆心理下的青少年,在没有帮助指导的情况下容易对社会产生危害。

“叛逆”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老师、父母越恼火,他们越反感,以至于把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无不说明,如果在这一特定时期疏导失当,会发生多么惨痛的后果。

正确应对

认识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叛逆只是孩子行为的表象,其背后隐藏着的原因应该找出来。一、尝试有多种可能而非单线思考,并非是“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这时候家长应该考虑的是是否给到了孩子不同的思考方向;二、证明自己有能力,希望得到肯定;三、“不听话”的孩子可能在向父母要空间;四、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的叛逆行为来说,其实是孩子在尝试父母的界限,也是孩子学习规则的过程。

在逐步消除叛逆心理方面,应采取以下对策:

观察孩子和自己的沟通方式。 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越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 也许,问题不一定在孩子身上。父母一般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从前都听父母的,自己的孩子也该听自己的。孩子不顺从,在他眼里,就成了叛逆。因此,身为父母的,有时必须谦卑,放弃自己执着的思想,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寻求意见 。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如问周围有同龄孩子的朋友,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或听讲座,找辅导员协助,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较好的办法是去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